▲资料图:樊振东在比赛中。图/新华社
巅峰与低谷,皆是征程注脚;胜败之间,方显冠军本色。
9月1日凌晨,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落幕,中国选手石宇奇历经三局苦战,力克泰国名将昆拉武特,打破中国羽毛球队长达10年的世锦赛“男单金牌荒”。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自嘲“最水世界第一”的失意者,而是真正站上世界之巅的王者。
几乎在同一时间,乒乓球奥运冠军、全满贯得主樊振东在德甲联赛的首秀却遭遇“滑铁卢”,总比分不敌排名远低于自己的对手,引发舆论关切。
这两则消息,一喜一忧,却共同揭示出了一个往往被成绩所遮蔽的真相:世界冠军的坚韧,远超常人的想象。
石宇奇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逆境叙事”的典型教材。尽管长期高居世界羽联排名第一,但他始终被“缺乏单项世界冠军头衔”的魔咒重压。
从2018年世锦赛亚军,到巴黎奥运会止步八强,石宇奇屡屡与最高荣誉失之交臂。他甚至曾在舆论压力下自嘲为“最水的世界第一”,话语中无不透露着不甘与自责。
然而,正是这种对自我近乎苛刻的审视,和对荣誉近乎执拗的渴望,支撑石宇奇走过了漫长低谷。第五次出征世锦赛,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仅凭冲击力打球的少年,而是一个学会在压力下呼吸、在逆境中冷静的成熟运动员。
决赛中,面对上届世锦赛冠军昆拉武特,石宇奇在关键时刻的出手、防守转攻的韧性,无不体现出超一流选手的心理素质。这一枚金牌,不是技术的碾压,而是意志的胜利。
相比之下,樊振东的德甲首秀失利,表面上是一次“爆冷”,实则是一次职业运动员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必然代价。
作为乒乓球“全满贯”得主,樊振东本可留在国内,享受系统性训练和熟悉的比赛节奏。但他选择远赴德国,投身对抗激烈、风格迥异的联赛环境。长时间缺乏正式比赛、舟车劳顿、陌生球台与用球,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他未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然而,樊振东的“失利”并非失败。从他选择走出去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赢了——他赢在对自我突破的追求,赢在对技术革新的渴望,更赢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动掌控。
在接受采访时,樊振东就说:“我喜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去应对更多的挑战,这能丰富我的职业生涯,也能让我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句话,恰恰道出了顶级运动员的深层素质:韧性不在于一直赢,而在于不怕输。
石宇奇与樊振东,一个登顶,一个受挫,却共同诠释了“世界冠军韧性”的两种表现形态。
石宇奇的韧性,体现在长期挫折中的坚持。他背负着“无冠世界第一”的标签,在质疑声中默默调整、打磨技术、等待时机。他的成功,是典型的下蹲起跳、蓄力爆发。
樊振东的韧性,则体现在巅峰时期的自我突破。他已在现有体系中达到极致,却主动选择一条更艰难的路,通过“技术游牧”寻求新的成长空间。他的“失利”,是为未来的突破“交学费”。
两种路径,一样坚韧。竞技场上,真正的冠军,向来就不是从不失败的人,而是失败后依然选择继续奋进的人。
撰稿 / 陈剑宇(大学生)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24直播网提供的部分足球直播,NBA直播,CBA直播,英超直播,雨燕免费直播在线观看直播足球等信息转载于各大门户网站或媒体报刊,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NBA直播,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37981号-1